头条资讯
· 2022-02-14
柬埔寨西港特区,从司机阿林的故事说起 | 跨越山海
#供应链# #疫情# #创业# #一带一路# #外贸# #财经# #特区#
3975
两年多的新冠疫情阻挡了人们的出行,但全球化的货物流通没有停下来,以超过此前的需求量和更多的门类在世界各大港口流动、聚集。中国企业全球化在经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后,此时的形态更为多元化,把在中国境内开办园区和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境外办经济贸易合作区便是其中更为复杂和高级的形态。柬埔寨、泰国、埃及等等,这些经济贸易合作区多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经贸合作、科创交流、文化共融、民心相通的引擎。
一、会说中柬两国语言的阿林
司机阿林,去过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简称“西港特区”)的人们,只要坐过他的车都会说:认识他,是个热情的好司机。
这位勤奋的司机,原本是当地农民,现在中文说得特别好。车开得好,是他养活一家人最基本的技能;一口流利的中文,热情的交流和服务,使他成为西港特区的一张名片。
西港特区位于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波雷诺县,地处柬埔寨西南端,南面临海。特区由江苏红豆集团联合中柬企业共同开发,面向全球招商,厂区里现在有来自全球各地的企业170多家,像一个小小的“联合国”。
这里的村民,原来一般都靠养牛或打渔为生,一年到头的收入非常低,“有的人家一年的收入就是一头牛”。
西港特区引进企业进驻后,给当地人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阿林就是在特区建立后应聘到西港特区公司做了司机。他并不是一个只想开车的人,便用闲余时间学起了中文。
学中文这件事,在西港特区是个普遍现象。来到西港特区的中国派驻人员,从高管到普通职员,一有业余时间,就到附近的学校、庙宇(柬埔寨的庙宇特别多)等场所,免费教当地人学习中文。
西港特区公司董事钱文华说,语言对于经济、文化的交流非常重要。语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交流工具,西港特区当地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中文,管理会变得更顺畅。
阿林的中文水平非常不错,能和中国来的客人自如交流。这样,他每次接到中国客人时,除了本职开车,还能介绍柬埔寨当地的风土人情,特区的生产生活情况。
现在,阿林的收入上了不止一个台阶,眼界也开阔起来,最重要的是有了经商头脑。
他家里造起了房子,一层再一层地接上去,留够自住,闲下的租给在特区内上班的人。这样一来,除去工资,阿林又多出一笔租金收入。
像阿林这样,家里近几年来有房有车的人很多。在当地的新闻报道里,可以看到有很多人买上了摩托车。摩托车,这在当地人的生活里是个大件,代表了一种富裕的身份。
“每到区内企业发工资那天,周边都会赶来很多商贩,卖什么的都有,特别热闹,像是节日一样。”西港特区公司总经理助理、人力资源部部长虞培洪说。
“我们每一年过去,园区内外都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化,正在变得越来越好。”红豆集团党委副书记王竹倩说。
二、在默朗德乡,中国园区管理经验在这里复制
默朗德乡是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波雷诺县一个默默无闻的海边小镇,这里风景优美,可以坐在海边看夕阳。
从2006年开始,中国批准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其实此前已有一些中资企业在海外进行这样的尝试。西港特区位于默朗德乡,是在2007年由红豆集团主导下开发建设的,也是中国最早兴建的那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是指在中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资控股企业,通过在境外设立的中资控股的独立法人机构,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产业园区。
由于开发时间较早,如今在中国商务部通过确认考核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名录里,西港特区排在第一位。
截至2021年12月,西港特区的170家企业(机构)提供了近3万个工作岗位,工业产值对西哈努克省的经济贡献率超过50%。而它的发展目标是最终入驻300家企业、容纳8-10万产业工人的产业新城。
“红豆在国内园区成功运行的经验对西港特区的管理运行非常重要。”王竹倩说。西港特区建好后,红豆集团首先自己在园区里建了一个国际化的生产工厂,把所有过程走一遍,再对外进行招商时,就有了一手经验。
红豆集团曾在无锡建立了一个集众多类型企业于一体的产业园区——红豆工业城,西港特区在管理方法上,可以说就是对这个工业城的经验复制和因地制宜的创新。
在新冠疫情突袭、全球大量工厂关闭、供应链出现断裂的情况下,西港特区还把中国境内的疫情防控应用于特区管理中——生产与防控同时进行,没有因为柬埔寨新冠疫情的社区传播导致园区停工停产。
据柬埔寨海关数据显示,西特港区2021年企业进出口总额达22.34亿美元,同比增长42.75%,继续保持逆势高增长。
三、产业向东南亚转移中,为什么选择柬埔寨?
在此前我们调研时发现,有的企业在将工厂向东南亚转移时,可选择的国家有越南、柬埔寨等,但对柬埔寨的评价是基础设施不好,投入太大。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境外投资风险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红豆集团等中柬企业作为民营企业,拿出真金白银,在柬埔寨的荒芜之地开发经济特区信心来自哪里?是哪些因素化解公司的投资风险?这是红豆集团当初自己要理清的问题。
红豆集团最初的产品形态属于轻工行业,以把服装卖出去的方式很早就走出国门;后来经历了到日本、美国洛杉矶、新加坡、泰国等地办厂(公司分支机构),再到柬埔寨建立经贸合作区。
开发经济特区相比之下更为复杂,相当于在境外建立一座“新城”,需要买土地开发,需要建立厂区,需要招商引资,需要对厂区和生活区进行管理等等。而且,也需要更长的投资回报周期。
“以前走出去是把产品卖到国外,马上能赚外汇。后来建西港特区,有企业自身利益的考量,同时,我们也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作为特区发展的目标之一。”王竹倩说。
从2006年国家提出到境外建立合作区,到2007年与这个项目对接,再到2008年洪森首相为特区开工建设奠基,这之中走过的路程非常曲折,这种曲折的过程需要走出去的企业有一定的定力。
在开发西港特区之前,这块荒滩地上曾属于300多个地主(土地拥有者),要一个一个地去和他们谈买地的事。拿地的过程并不简单,前前后后花了一年多时间,中间还有人对项目搞破坏。“要理解破坏的人内心想法,去了解他们在担心什么,把人心的问题解决了,事情的推动就会顺利很多。”红豆方面介绍。
另外一条经验是,特区建设当中,要根据两国的发展战略进行布局,顺势而为。
这好比一艘海上航行的船,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行是最基本的条件。方向上确定,即便遇到风浪,都会跨越过去,不会轻易折返。
从中国来看,2006年,提出企业可以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要求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
从柬埔寨来看,2004年提出以优化行政管理为核心,加快农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投资和开发人才资源的“四角战略”;2015年3月,发布了《2015-2025工业发展计划》,提出要将西哈努克省开发为综合性示范经济特别区发展战略,并要求到2025年柬埔寨要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西港特区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三化三融”,即:不断提升西港特区的产业化、国际化、资本化,推动产城融合、产教融合、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融合。
目前的西港特区公司打算在港交所上市,也争取能在金边证券交易所上市。如果成功,将是金边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第六家公司。
柬埔寨王国首相洪森曾多次来到西港特区视察。有一次来访中国,本没有安排去无锡的行程,但他还是临时去了江苏红豆集团,他说,“要到我的合作伙伴那里去看一看”。
四、经济包容发展,当地学校找不到需要帮扶的学生了
特区开发,人的问题一直是企业走出去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如何管好企业里的人?如何与企业外部的社区人员相处?到境外创办公司雇用的人员,是外派,还是吸纳当地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人员问题在解决方式上各个特区出现相似之处,比如:外派人员是少数,而在国外创立的公司吸纳大部分当地人就业成为主流发展模式;尊重当地的文化习惯,过当地的节日;还可以把人类共通的文化习惯和文化心理和当地社区进行融合,形成特区内外良好的企业生态。
在西港特区公司现在有员工300多位,其中三分之一是中国派过去的,另外三分之二是当地人。这样的人员配置比例,在我们看到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里,派出人员占比相对还是较多的。
在西港特区,有许许多多的当地人,经过几年努力工作,买上了车,住上了新房,有了更加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稳定的生活状态。那些受教育程度更高一些的人,过上几年,有了工作经验后,也会有升到管理岗位的机会。和从前相比,稳定的就业,正常的职场上升渠道,比从前高了许多的收入,在个人的文化认同上受到尊重而不是被忽视,这一切都成为吸引当地人来西港特区安居乐业的基础。
并重当地的文化,便是尊重当地的人。当这种被尊重的感觉被人们所领会的时候,信任便由此而生,矛盾便会减少,工作也会变得更加卖力和顺畅。
西港特区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举例说,比如柬埔寨的国父西哈努克亲王逝世的时候,在西港特区内就专门设立了供人们前往的悼念处,也不会认为员工去悼念而耽误了工作时间。
与西港特区外部社区人员的相处,也是公司与当地文化融合的一部分。比如对当地贫困人口的帮扶,采取了国内的“一对一”帮扶措施,让上不起学的孩子回到学校读书。
虞培洪谈起当地一所学校发生的变化:多年前,西港特区的中方管理团队在当地做了针对贫困人口的帮扶行动,每年100美元帮扶一个家庭的孩子上学。就在三年前,当她再到学校找校长要贫困学生名单时,校长说,西港特区的经济发展了,学校的孩子们不用帮扶,要做些事情的话,就去奖励学习优秀的孩子吧。
古老的丝绸之路,曾是驼铃阵阵、舟楫相接的通商之路。在人类古代交通不便时期,即便山海阻碍重重,也挡不住人们要相见、货物要交流的内在需求,这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原始冲动,这些交流,也书写了人类商业之旅的文明之光。
经济全球化发展可以从历史上追溯很远很远,“丝绸之路”应该是这个长河中的典型时期和案例。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新冠疫情的全球侵袭,更加证明了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今天,这条道路上迎来了新时期的人们,交流、合作、坚守、学习、给予、相互守望让这条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十四年,中柬西港特区孕育成这条路上的一颗珍珠。如果要说出它的珍贵之处,最明白易懂的语言便是:像阿林这样的人们,正越来越多,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五、江苏红豆在柬埔寨主导开发西港特区的全球化经验总结:
1、中柬两国高层信任,两国政府间持续推动,这一点对企业在所在国投资兴业的信心非常重要。
2、与当地人建立信任。红豆集团的人说,我们去柬埔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我们是来做投资的,我们发展理念是以实业与当地人共荣共生,不是赚了钱就走,这样就与当地人建立了共识,业务开展比较顺利。
3、红豆集团的发展理念是共同富裕、产业报国、八方共赢,这是企业的宗旨,也用到了境外中外合作开发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当中。全球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需要,比如更接进原材料产地,更接近市场,有更优惠的税收,更低的人工成本,还有在“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下,带动当地共同发展的远景。
4、红豆集团在中国无锡有成功的园区管理经验,虽然到境外去开发经贸特区时又有改进的做法,但他们依然认为境内管理的经验是西港特区成功的基础。
5、一定要遵纪守法,有法律观念;尊重当地的民风、习俗,尊重当地员工,避免因这一切发生冲突。在柬埔寨,三个人就可以成立工会,但是把员工的工作做好了,人们也会相互理解。当金边有很多地方都在罢工的时候,西港特区里面从未发生过这样的问题。
6、柬埔寨和西港特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有利因素:柬埔寨人口结构年轻化,劳动力成本低;柬埔寨在《2015-2025工业发展计划》中提出降低工业和商业电力价格的计划;柬埔寨西港特区基础设施比较健全,走出去的企业在当地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即能保证经营;柬埔寨外贸条件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出口思路,这里享受多国给与的普惠制待遇;西港特区引入了由柬埔寨发展理事会、海关、商业部、劳工局、西哈努克省政府组成的“一站式”行政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投资申请、登记注册、原产地证签发、进出口报关等“一站式”服务。
来源:第一财经网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柬埔寨头条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柬埔寨头条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联系立删。
全部评论 (0)